耳鸣病因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69例梅尼埃病伴耳鸣的发病特点及影响因素
TUhjnbcbe - 2020/10/27 19:50:00

作者:侯小兵,任同力,张毅博

梅尼埃病主要病理特征表现为耳膜迷路积水所致功能障碍,外周眩晕。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眩晕、伴有耳鸣、耳聋等耳蜗功能受累症候群,甚至出现神经性耳聋、耳鸣以及眩晕等梅尼埃病三联症。患者早期仅会出现三联症中的1~2两种,这与耳蜗、前庭分离具有潜在关系。研究发现,大多数梅尼埃病患者最初以耳聋、耳鸣以及耳蜗功能损伤为主,其中耳蜗功能损伤患者未确诊梅尼埃病前,耳鸣治疗大多缺乏科学性,容易与其他原因造成的耳鸣混淆,甚至误解。此外,梅尼埃病患者耳鸣常伴有眩晕,导致情绪与睡眠不好,引发焦虑、抑郁的出现。为此,本研究旨在通过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测算梅尼埃病患者的眩晕程度,分析躯体性、功能性、情感性特征对DHI评分是否有影响,讨论功能性因素和躯体性因素是否影响患者情绪;解析相关因素,为评估患者眩晕状况提供依据,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支持。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69例年8月至年8医院耳鼻喉科确诊并住院治疗的伴有耳鸣的梅尼埃病患者,年龄18~69(54.48±15.12)岁。男性38例,女性31例。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制定的梅尼埃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曾经进行内淋巴囊手术、耳蜗修复、人工耳蜗手术以及鼓室庆大霉素注射的梅尼埃病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研究方法 ①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家族遗传史等基本信息;②耳鼻喉科常规检查;③听力及纯听音检测:以最近发病时间患耳为确诊侧别。依据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梅尼埃病诊断标准进行分期;④耳鸣特征匹配:采用同一检测者同一台纯音测听力仪,对所有患者的耳鸣的响度及主调频率进行匹配,将患者耳鸣频率分为0.~0.25kHz(低频)、0.5~2kHz(言语频率)和3~8kHz(高频)三个阶段;将响度感觉分为四组分别为0~4dBSL、5~9dBSL、10~15dBSL、≥15dBSL;⑤记录耳鸣时间特征:其中耳鸣发作间期消失即为间断性耳鸣,反之为持续性耳鸣;⑥记录耳鸣侧别:单侧或双侧耳鸣;⑦记录患者睡眠质量:入睡困难、早醒、多梦为睡眠质量较差,无此情况则为较好;⑧采用耳鸣残障量表(THI)评估梅尼埃病患者的耳鸣状况,同时采用DHI分别评价患者灾难和情感、功能性眩晕程度;患者在同一医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调查问卷。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结 果

听阈水平 本组患者根据0.5~3kHz平均纯音听阈进行分期:1期(≤25dB)6例(8.69%),2期(26~40dB)17例(24.63%),3期(41~70dB)34例(49.27%),4期(70dB)12例(17.39%)。

梅尼埃病耳鸣基本特征

耳鸣频率与响度 31例(44.92%)患者耳鸣频率为0.~2kHz,23例(33.33%)患者耳鸣频率为3~8kHz。耳鸣响度0~4dBSL16例(23.19%);10dBSL41例(59.42%),其中以5~9dBSL最多,为25例(36.23%);响度≥10dBSL者28例(40.58%);≥15dBSL者最少,为10例(14.49%)。1~4级听力水平患者耳鸣响度并无差异(F=0.,P=0.),耳鸣频率不同患者间耳鸣音调无差异(F=0.,P=0.)。

耳鸣的时间与侧别 60例(86.96%)患者为持续性耳鸣,9例(13.04%)为间断性耳鸣;58例(84.06%)为单侧耳鸣,其中1例(1.44%)有梅尼埃病病史;11例(15.94%)为双侧耳鸣,其中9例(13.04%)有梅尼埃病病史,所有患者可分辨耳鸣侧别,无颅鸣现象。

睡眠质量 48例(69.56%)睡眠质量很好,21例(30.43%)睡眠质量不佳。

梅尼埃病耳鸣DHI评分特点 69例患者DHI总评分显示,轻度障碍10例(14.49%),中度障碍51例(73.91%),重度障碍8例(11.59%)。69例患者躯体性、情感性和功能性得分分别为21.14±6.53、15.62±6.27、13.73±5.17分,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DHI患者躯体性与情感性(r=0.,P0.)、躯体性与功能性(r=0.,P0.)、功能性与情感性(r=0.,P0.)均具有正相关关系。

耳鸣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见表1。性别、听力水平、耳鸣频率、耳鸣音调音调侧与TH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不同音调分贝、音调持续时间、睡眠质量与THI评分有统计学差异。随着音调分贝的增加,THI评分增加,音调持续时间持久型THI评分高于间断型,睡眠质量差者THI评分高于睡眠质量好者。

发作频率、病程、双温试验及纯音听阈对DHI的影响 本组患者发作频率2~23次/近1月(M=4次/1月)、病程为0.18~月(M=11.39±4.25)、纯音听阈为26~88dB/HL(49.05±18.16dB/HL)、双温试验3%~98%(M=25.45%±2.56%)。

发作频率1次/月、2~4次/月、4次/月组DHI评分分别为49.58±16.42、48.52±14.03、63.78±19.24分。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发现,发作频率4次/月组DHI评分比其他两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次/月和2~4次/月组D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以DHI为因变量,以发作频率(a1)、病程(a2)、双温试验(a3)、平均听阈(a4)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回归YDHI=34.+1.a1+0.a2+0.a4,其中a3对DHI评分无显著影响,而其他三个因素对DHI评分有明显影响,发作频率、病程、平均听阈与DHI评分呈正相关。

讨 论

梅尼埃病是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改变,以反复发作的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胀满感的疾病。其与内淋巴循环紊乱密切相关。耳蜗底周基膜柔韧性低于顶周,因此人们认为梅尼埃病膜迷路出现积水后更容易发生低频感音神经性聋以及耳鸣。梅尼埃病易影响耳鸣进程,研究梅尼埃病耳鸣进程涉及到了诸多未知领域。通常听力水平评定可由主观和客观检测获得,而耳鸣易受患者认知及情绪的影响,不易量化,因此少有针对性评价,评价、评估手段缺乏客观性。本研究中梅尼埃病患者经听力计检测,通过频率及响度匹配监测,尽最大可能量化耳鸣评定的指标。但此法仍无法将患者主管臆断完全排除,不能客观反映患者主观感受。

本研究结果显示,耳鸣患者频率50%为低频音调。过去研究发现梅尼埃病耳鸣主要以低频为主,这与疾病导致的低频听力下降结果一致。本组仅4例出现多音调的耳鸣,但与单音调耳鸣TH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这可能是因为纳入研究的病例偏少,因此不能确定它们的关联,后期需增加病例数深入研究。本组结果中40.6%的患者耳鸣响度高于10dBSL,部分患者耳鸣在患病期间自然消失,大多数仍为持续性耳鸣。以耳鸣为主的患者中,36.2%耳鸣频率为5~9kHz。本研究结果显示,梅尼埃病患者耳鸣与一般耳鸣的频率和响度不同,具有更低的频率,更大的响度。耳鸣发病率在普通人群中很高,并非为梅尼埃病独有现象,超过40%的普通耳鸣患者为中度及以上耳鸣,5%为极重度。本实验利用NewmanTHI量表评价耳鸣的严重程度,以患者主观反馈为基础,评估其耳鸣严重程度,并进行多维度量化。

梅尼埃病患者的耳鸣程度,中度和重度超过80%,与Havia的调查相符,远超过普通耳鸣人群中的占比。相比而言,耳鸣对梅尼埃病患者的影响要大于耳鸣对普通患者的影响,该影响无论在梅尼埃病耳鸣患者及正常患者中,都不以性别、年龄而具有显著差异,与RomeroSánchez等的流行病调查研究结果相符。人们通常认为耳鸣和听力损失程度呈正比,本实验结果未发现它们之间呈正比。耳鸣受患者情绪、精神状态、认知水平等的影响,同时可引发不良心理、精神反应,例如:焦躁、精力不集中、抑郁等,这些不良反应又可以加重耳鸣,造成恶性循环。本组患者出现睡眠障碍比例高于正常人。此外,THI和睡眠质量评定提出其和耳鸣程度密切相关。Stephens等研究发现,睡眠障碍及焦虑情绪影响梅尼埃病患者耳鸣程度,其他非耳鸣相关症状和患者情绪并不相关。耳鸣引起的不良情绪与压力会加速疾病的发作,对症状控制不利。目前虽未研究透彻该如何调整两者的关系,但数十年来,生理、情绪、心理、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于梅尼埃病患者的观点已广泛被研究者、医师认可,人文关怀也应该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梅尼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此外,DHI量表能够有效评估梅尼埃病患者的眩晕程度,其中躯体性、功能性以及情感性评分间具有相关性,说明机体功能可影响心理状态,因此只有解决好患者躯体功能状态,才能有效地提高其心理状态;同时,通过心理疏导缓解其情绪障碍,避免其失去治疗信心,减少治疗过程中导致的精神障碍。

梅尼埃病的前庭症状与耳蜗症状与是否存在关联尚不明确。耳鸣等耳蜗症状最先发生往往是梅尼埃病的发病特点,因此加强对耳鸣的了解、区分,根据个体差异去具体监测不同患者的耳鸣状况,是进一步防控的重点。听力的进一步恢复能够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改善睡眠、监测听力、情绪调控等指导是治疗存在慢性持续性耳鸣的梅尼埃病患者的基本手段和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病情发生、发展,也能有利于患者的逐步康复。

来源: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年第32卷第1期

1
查看完整版本: 69例梅尼埃病伴耳鸣的发病特点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