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病因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原来眩晕也分好几种,知道后就要注意分辨了
TUhjnbcbe - 2025/8/1 21:18:00

眩晕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种叫做“循环缺血(PCI)”,这是一种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的缺血。患者可见不同程度的颈椎肥大性改变,部分患者伴有高血压或高脂血症。

排除内耳眩晕、贫血等疾病引起的眩晕可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多见于中老年人,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迁延难愈且容易反复。

而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在中医上属于“眩晕”的范畴。对此,与医家提出眩晕的病因病机与“无风不眩”、“上气不足”等有关。随着理论基础的继承和发展,对于眩晕的病机,总的来说离不开虚实两端,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

有医书将眩晕分为肝阳上亢、肾精不足、气血亏虚、痰浊中阻和瘀血阻窍等多个证型。

肝阳上亢型

肝阳上亢即肝阳过盛,继而化风,上扰头面清窍所导致的一种症候。患者症见头眼胀痛、头晕、耳鸣、烦躁易怒、面红口苦、失眠多梦、舌红脉弦等。对于此证的治疗宜平肝潜阳,滋阴养肝。

肾精不足型

肾精不足多由于肾精亏虚,髓海空虚,脑失所养所导致的一种症候。患者症见头晕目眩、精神萎靡、健忘、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盗汗、舌质红、少苔等。对于此证的治疗宜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气血亏虚型

气血亏虚多由于气血亏虚,清阳不展,脑失所养所导致的一种症候。患者症见头晕、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甲不华、舌质淡嫩、苔薄白、脉细弱等。对于此证的治疗宜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痰浊中阻型

痰浊中阻多由于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所导致的一种症候。患者症见头重昏沉、神情呆滞、脘闷呕恶、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等。对于此证的治疗宜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瘀血阻窍型

瘀血阻窍多由于瘀血阻络,气血不畅,脑失所养所导致的一种症候。患者症见头晕目眩、头痛如刺、面色黧黑、口唇紫暗、肌肤甲错、舌质紫暗、脉涩或细涩。对于此证的治疗宜祛瘀生新,活血通窍。

痰瘀互结型

痰瘀互结多见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血管性痴呆等患者。症见眩晕、头痛、神疲乏力、呕吐、心悸怔忡、健忘、舌紫、苔薄白、脉涩等。对于此证的治疗宜祛痰,活血化瘀,通络。

肝阳夹痰型

这种类型以发作性头晕目眩,伴有恶心呕吐等为主要症状表现,且其发作多与情绪有关。对于此证的治疗宜平肝祛痰。

水饮上泛型

这种类型以头晕昏沉、恶心呕吐、四肢倦怠乏力、脘腹痞闷、纳呆、懒言等为主要症状表现,治疗宜健脾利水。

气虚血瘀型

这种类型以病程迁延不愈、面色苍白或晦暗、唇甲不华、气短懒言等为主要症状表现,治疗宜补益气血。

而由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多见于中老年人,因此有人认为,中老年人眩晕多由于肝肾不足所致,治宜补益肝肾,结合脑供血不足的病理,兼以活血化瘀。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晕眩具有途径多、作用广、角度多、靶点多等优势,能有效改善病情。

例如天麻醒脑胶囊。它是由天麻、地龙、石菖蒲、远志、熟地黄、肉苁蓉制成的一种胶囊制剂。里面的天麻祛风定眩;熟地黄、肉苁蓉养肝肾阴血,使髓海得养,脑转耳鸣消失;石菖蒲、远志化痰;地龙活血祛瘀,通窍活络。

全方共奏滋补肝肾,通络止痛之功,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反应迟钝,耳鸣,腰酸等症的治疗。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患者除了用药以外,还要注意卧床休息,保证周围环境的舒适安静;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刺激;保持大便通畅。

结语

眩晕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表现,而中医和西医对其病因也有不同的看法和分类,但治疗原则也不外乎辨证论治或对症治疗。

因此出现眩晕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找出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这样才能有效缓解不适,控制病情。同时要注意配合相关的护理,避免引起并发症或加重病情,也有助降低眩晕的发作频率。

参考资料:

[1]刘楠茜.陈茂玲.陈慧.张永全.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概况[J].CJCM中医临床研究,,10(20):-.

[2]李伟.补益肝肾合活血化瘀法治疗眩晕80例[J].辽宁中医杂志,,28(5):.

[3]李世辉,朱虹江.天麻醒脑胶囊治疗颈性眩晕6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30(5):11-12.

[4]韩慧敏.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护理观察[J].山西中医,,33(1):59-60.DOI:10./j.issn.-..01..

[5]天麻醒脑胶囊说明书.

#头晕#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来眩晕也分好几种,知道后就要注意分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