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着一个怪人,他家总在半夜播放恐怖音乐,敲门也不开!”这是我们小区邻居对我的评价,我已经成了众人眼里的“怪人”。
一切要从年冬天说起。那时我刚在成都买房,楼上和我家在买房的时候就认识了,销售叫楼上这个男人洪哥(洪或是宏),他年纪比我大几岁,从外貌来看,洪哥西装革履一表人才,但实际上已经离过两次婚了。
新房入住后,我特意去拜访了楼上,但是开门的不是洪哥,而是一个化着浓妆的四五十岁妇女,我问她洪哥在不在?她说不在,然后问我有什么事?我说我是住楼下的邻居,也是刚搬过来的,上来打个招呼。我还没说完,她就把门合上了,从门缝里说了一句,不认识别乱敲门。
因为工作原因,那段时间我经常加班,晚上到家已经十点多,楼上发生了什么我完全不知道。到了年10月,某天晚上,我听到古筝的琴声,问了我妈一句,有没有听到有人弹琴?我妈说白天也弹过一阵,是楼上的孩子在弹。楼上的孩子?我有些惊讶,楼上什么时候有孩子的?我妈说早就有了。
邻里之间家长里短的这些八卦消息,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最灵通,我妈是在楼下公园闲聊时听别人说,的男人(洪哥)跟一个比他大十几岁的女人同居,这女的还带了个七八岁的小女孩一起住。
除了弹古筝,其他生活噪音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年10月底至11月初之间。印象最深的是拉凳子的声音,早上拉,中午拉,晚上拉,深夜拉,清晨拉。我无法理解为什么需要那么频繁地拉凳子,特别是晚上。有次我睡得真香,被一阵隆隆声惊醒,声音就是来自楼上。我感到很不可思议,虽然我当晚就用了耳塞,但从那之后,这些噪音成为了常态。
本人男,理科生,在搬来这套房之前,我从来没有噪音烦恼,以前住在马路边,汽车喇叭和路人说话的声音,没有让我如此烦躁。对于来自头顶的噪音,是不确定的威胁,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那么一声,尤其是晚上睡觉的时候,魂都能被吓飞了。
我爸妈也抱怨楼上噪音的烦恼,他们对楼上一家的评价是:“糙人吃不了细糠”,意思是住在这种现代化的高楼里,行为上还是保留粗糙的乡下人习惯。不过我们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噪音这个问题,与是不是农村来的关系不大,关键还是看个人素质。
除了晚上的古筝,每天频繁的拉凳子巨响,还有卧室里时不时的一阵阵咚咚声,类似跑步,或者是跺脚、跳绳之类的活动。这些噪音一直延续到了年12月,我是足足忍了一年,实在忍不了了。因为我在那时候出现了耳鸣和幻听(很安静的时候耳朵里会听到呼啦呼啦的声音,实际上并没有声音),我感觉自己的状况因为楼上噪音变得越来越糟糕。
通过物业联系,我加上了洪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