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患有高血压的人数,在逐步上升。
研究数据显示,15岁或以上的人群,患有高血压的概率达25%左右,相当于每5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高血压,年龄在65岁以上的,更有一半的患病率。
并且,血压若是持续上升,还会增大致残率、死亡率,需要大家引起重视,一旦出现异常,需要及时的检查。
生活中,经常听说喝酒能降血压,这是不是真的呢?听听医生怎么说吧!
经常喝酒是升血压还是降血压?
经常喝酒能降血压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经常喝酒,不仅不会降血压,还会刺激甲肾上腺素,使得身体内乙醇量上升,收缩血管,导致血压升高。
世卫组织标准,是一个酒精单位含有10克纯酒精,而成年人每天不宜摄入过多3个酒精单位,若想养护身体健康,还是戒酒为好。
世卫早已将酒精列为一类致癌物,即便血压不高的人,也需将饮酒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使身体更健康。
提醒:这些“升压”行为,别再做了
1、经常抽烟
经常抽烟的人,嘴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殊不知,经常抽烟不仅会损伤肺部健康,还会损伤血管健康。
因为烟内含有大量的尼古丁、焦油、烟碱等,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出现,会导致血压上升,不利于血管健康。
2、情绪长期紧绷
若是人的情绪起伏较大,长期紧绷、焦虑、暴躁、抑郁等,都会影响到血压的水平,不利于血压的稳定。
因为人的情绪改变时,大脑皮质和丘脑不兴奋性增高,身体内分泌出肾上腺素、茶酚胺、紧张素等,这些物质会使血管痉挛,进而导致血压上升。
3、不经常锻炼
长时间不运动,血液不能得以正常流通,就需要血压来调节,血流变缓,加上呼吸的幅度相对较小,吸入的氧气少,身体各个脏器,会处在缺氧的情况。
这时,身体不得不升高血压,保证脏器的血氧供给,时间久了,血压高就成为了常态。
高血压“上身”,身体会出现“3异常”,莫忽视
1、头晕
高血压会导致脑部动脉血管硬化,使得脑部血管狭窄、堵塞,导致脑部供血量减少,进而会出现头晕。
2、视力降低
高血压会导致脑部动脉血管痉挛,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会影响到视觉神经,继而出现视力模糊不清的情况。
3、耳鸣
体内血压过高,会影响到耳朵听小管,导致耳朵听力神经紊乱,进而出现耳鸣的情况。
坚持做“2事”,养血管,稳血压
1、食补微量元素
《本草纲目》中记载,一些药食同源的中草药对于疏通血栓、降低血压水平,增加血管弹性很有用,例如葛根、桑叶、人参、玉米须、决明子等。而冠司玫素正是选择了这些天然中草药,按照黄金比例,经过科学比例研制的。
其中的葛根,可以预防血管动脉扩张,预防脑缺血症状出现,减少血管异常收缩,使血管渐渐变“柔软”。
人参:能激发血管内细胞活性,避免血栓形成,有助于血管的养护。
桑叶,能够疏散风热,降低血压水平,含有酚类化合物、维生素C等成分,能预防血管硬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出现。
再配合人参、决明子等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对于患有血管疾病的人而言,饭后坚持补充一些冠司玫素,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更有弹性,养护血管健康。
2、积极运动
生活中一定要做一些运动,会使得体内血液流通更顺畅,新陈代谢能力会变强,使的身体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