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即是现代人所谓失眠。轻者可出现难以入寐,或睡眠时间较短,或时寐时醒,或寐后易醒,醒后难以再寐;重者整夜不眠,不寐在古代书籍中称为不得眠、目不瞑,以及不得卧者。
中医对不寐的分型及治疗方法:
1.心脾两虚:患者不易入睡,或睡中多梦,易醒,醒后再难入睡,或兼见心悸、心慌、神疲、乏力、口淡无味,或食后腹胀,不思饮食,面色少黄,舌淡苔薄,脉象细弱。治宜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可用归脾汤或养心汤加减。还可用针灸,针刺足三里、神门、三阴交、心俞、脾俞。
2.阴亏火旺:心烦,失眠,入睡困难,同时兼有手足心发热,盗汗,口干津少,咽干,或口舌糜烂,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或有梦遗、健忘、心悸、腰痛等证。治宜滋阴降火,清心安神。可用黄连阿胶汤、天王补心丹加减。也可用针灸,针刺大陵、太溪、神门、太冲、照海。
3.心肾不交:心烦不寐,头晕耳鸣,烦热盗汗,咽干,精神萎靡,健忘,腰膝酸软;男子滑精阳痿,女子月经不调。治宜交通心肾。
4.肝郁血虚:难以入睡,即使入睡,也多梦易惊,或胸胁胀满,善叹息,平时性情急躁易怒。治宜疏肝养血安神。可用酸枣仁汤加柴胡。可用针灸,针刺太冲、风池、神门、阳陵泉。
5.心虚胆怯:虚烦不得眠,入睡后又易惊醒,终日惕惕,心神不安,胆怯恐惧,遇事易惊;并有心悸、气短、自汗等症状,舌色淡,脉细弦细。治宜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可用安神定志丸、酸枣仁汤。
6.痰热内扰:失眠,心烦,口苦,目眩,头重,胸闷,恶心,嗳气,痰多。治宜化痰清热,养心安神。可用黄连温胆汤。
7.脾胃不和:失眠而兼食滞不化的症状,如脘腹胀满或胀痛,时有恶尽或呕吐,嗳腐吞酸,大便异臭,或便秘,腹痛。治宜消食和胃为主,以化痰清热为辅。可用保和丸或温胆汤加减。可用针灸,针刺中脘、丰隆、足三里、内关。
预防不寐的发生:
不寐属于心神方面的疾患。要重视精神调摄,要学会放松心情,积极克制紧张焦虑,惊恐的不良情绪;在睡眠之前要饮食清淡一点,不要过饱,忌茶,咖啡等刺激饮品。
睡前可以听一下轻音乐有助睡眠质量,平时要做一些带氧运动,要劳逸结合。
您还有哪些健康养生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