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我国有三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其中超过3/4的人晚上11点入睡,近1/3的人凌晨1点以后入睡。
过去一年,人们的整体入睡时间延迟2到3个小时。对睡眠质量问题的搜索量增长43%
人们为什么会失眠?导致睡眠的三大因素。
易感因素天生睡眠神经不够强韧
诱发因素受到心理,生理,社会三大放面影响。
维持因素有人对失眠采取了错误的应对方式。比如睡不着就一直在床上躺着,久而久之,只要一上床就变得清醒。形成了慢性失眠。
失眠有哪些症状?
入睡困难,每一次入睡超过30分钟以上早醒中途易醒梦多睡眠浅6.第二天早上起来头晕脑胀,身体有各种不适症状
判断失眠了三个标准
标准一3个30分钟
入睡困难,从躺下个到睡着,间隔超过三分的睡眠维持困难,醒了以后到下一次入睡,间隔超过30分钟早醒,比平时提前醒来超过30分钟,而且醒了以后清醒到天亮标准二上述这些问题一周要超过三天
标准三第二天白天很不舒服,社会功能受损
这些标准同时都具备叫做失眠
睡眠障碍有哪些危害?
长期失眠会导致
疲劳,工作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情绪低落,敏感,可能诱发焦虑,抑郁,甚至造成精神疾病内耳供血不足,伤害听力,甚至耳鸣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身体免疫力下降,感染流行病风险增加皮肤受损血糖,糖尿病,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加心脏病几率提高睡眠几大误区
误区1睡得好,就是睡够八小时
有人整宿做梦昏昏沉沉,有人睡四五个小时,精神百倍,专家表示:睡不够八小时不重要,重要的是没有睡够4~5个睡眠周期,睡眠周期从浅入深。然后出现梦境的时候,然后从浅入深,又出现梦境期,周而复始四到五个,人就醒了。
误区2打呼噜等于睡眠好
长期严重的打呼噜叫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可能造成困倦,难以恢复性睡眠,乏力,失眠甚至猝死,并一系列疾病如高血脂,糖尿病等存在关联
睡前如何调整,拯救睡眠障碍
尽量不玩手机,关闭电子产品少吃东西或者不吃东西,尽量减轻入睡胃肠负担,同时可以减少起夜概率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巧克力等不要用脑过度,提前给大脑放松和休息的缓冲时间段避免情绪激动,过于兴奋和过于悲伤,都对睡眠不利避免剧烈运动,可以适当的做一些轻柔的活动。如拉伸40度的温水泡浴或者足浴可以改善血液和循环,增加睡眠时间创造黑暗的睡眠环境,有助于刺激褪黑素分泌,提高睡眠效果做好通风,保持室内舒适的温度提前对次日衣着,事务做初步安排躺下就不在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