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常见于中青年妇女面部的淡黄色或者黄褐色色素沉着斑,色斑往往对称而不规则,表面无鳞屑,无自觉症状,中医称之为“黧黑斑”或者“肝斑”。
病机
1、情志不随
凡情志失畅,如肝气郁结,暴怒伤肝,思虑伤脾,惊恐伤肾等等,就可以使气机逆乱,气血悖逆,不能上荣于面,则生褐斑。
若干日久化火,灼伤阴血,使颜面气血失和或血瘀于面,也可使黄褐斑发生
2、劳伤脾土
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偏食五味,均可使脾失健运,气血不能荣于面,而生斑。
土不制水,水气上泛,痰湿蕴结,气血不能濡养,也可变生褐斑。
3、肾气不足
房事过劳,久伤阴精;或人到中老年,肾精亏损,颜面不得荣润而成褐斑。
水亏不能制火,虚火上炎,郁结不散,滞于经络,致使颜面气血失和而成褐斑。
肾阳虚,水湿上泛,颜面肌肤失养而生褐斑。
4、风邪阳毒
外热侵袭,腠理不固,肌表灼于阳毒,致局部气血不和而生褐斑。
中医辨证治疗措施
肝气郁结证
症候:面部皮肤呈黄褐斑片,两侧对称而无鳞屑,伴月经不调或痛经,经前斑色加深,两乳胀甚,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不舒服或者疼痛,纳谷不香,舌红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或弦细。
治法:疏肝解淤,理气消斑,
方药:逍遥散加减。
脾虚湿润症
症候:颜面淡褐色斑片,伴有神疲乏力,腹胀纳少,或素有痰饮内停,或带下清稀,舌红微胖,苔薄黄微腻,脉弦滑。
治法:健脾化湿、活血悦色。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肾精亏损证
证候:斑色灰暗而无光泽,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神疲乏力,失眠多梦,心悸健忘,舌红少苔,脉沉细。
治法:滋阴补肾,育阴消斑。
方药:六味地黄丸和二至丸加减
肾阳不足证
证候:颜面黄褐或灰褐色斑片,伴形寒肢冷,腰膝酸冷,夜尿频清,舌淡红,苔少,脉沉缓。
治法:温阳补肾,化瘀消斑。
方药:肾气丸加减。
外用药——七白膏
白芷,白蔹,白术各10份,白及5份,细辛,白附子,白茯苓各3份。将以上各药物研成细末后,用鸡蛋清调成如弹子大小的小丸,阴干。每天晚上睡前用本品温水化开涂面。涂面前先用温水将脸洗干净。本品具有祛除黑斑,润肤防皱之功效。
食疗药膳
三七当归红花鹌鹑蛋汤(肝郁气滞证)
组成:鹌鹑蛋、当归、三七,红花。
做法:先将鹌鹑蛋煮熟,去壳当归、三七洗净,与鹌鹑蛋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用文火煲45分钟,将好知识,再放入红花及食盐、味精等。
薏苡仁扁豆红枣汤(脾虚湿蕴证)
组成:薏苡仁,扁豆、红枣。
做法:将食物洗净,红枣去核,放入锅中,加水毫升,煮汤即可。
消斑蒸白鸭(肾精亏损证)
组成,淮山,生地黄,枸杞子,百鸭一只。
做法,先将鸭洗净,取出内脏及全身骨头,用盐、黄酒涂抹鸭身内外腌一个小时切成丁。生地用布包好,垫入碗底,将鸭肉、山药、枸杞均匀放在生地布袋上,加上清汤,上蒸笼二小时至鸭肉熟烂,取出药渣即可食用。
当归生姜羊肉汤(肾阳不足证)
组成:羊肉,当归,生姜。
做法:先将羊肉洗净切块,用沸水过一遍,去除羊膻味,再将当归,生姜去皮洗净,最后将所有食材一起放入炖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煮沸五分钟,改用文火炖三小时,加盐,胡椒粉调味即可。
日常防护
少直晒太阳,夏季可戴阔边帽,使用遮阳伞或面部涂抹防晒霜,减少紫外线对外皮肤的刺激,
解除精神负担,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规律,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足够睡眠。
积极寻找病因,对症处理,预防和治疗面部皮炎,妇科疾病,
避免滥用化妆品,尤其是有刺激性的祛斑增白类,劣质化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