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是一种治耳鸣耳聋的新思路,那就是从肺论治耳鸣。
很多人听到我这个观点后,可能会表示不理解。大家都听说过耳鸣耳聋跟肾有关的,跟肝有关的,跟脾胃有关的,从来没听说过跟肺有关的!
其实,从古至今,一直都有人证实过这个观点。
一开始,我们的前辈刘氏观察到耳聋伴有鼻塞症状的存在,又肺开窍于鼻,耳鼻相通,挖耳能引起咳嗽,耳联于肺系也,故其又提出了耳聋可以从肺来论治的观点。
之后李东垣又进一步提出了关于肾、肺二脏与耳窍的体用关系。在《脾胃论》中云:“耳者,上通天气,肾之窍也,乃肾之体,而为肺之用,盖肺长生于子,子乃肾之舍,而肺居其中,而能听音声也。”
“体”指形体实质,“用”指功能作用,说明耳窍形质实为肾所主,其听觉功能则根于肺。
从肺论治现代也有发挥,国医大师干祖望前辈常取三拗汤加莒蒲、路路通宣肺解表治疗耳鸣耳聋新发病患者,获效颇丰。
那为什么耳鸣耳聋跟肺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呢?我来引经据典,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
耳位于头两侧,左右各一,犹如屋笼之窗户,古时又称其为“窗笼”;因耳司听觉,刘完素《河间六书》又称其为“听户”。
王孟英在《温热经纬》中提到:“肺经之结穴在耳白,名曰龙葱,专主乎听。”
全身经络会聚于耳,使耳与脏腑及全身各部产生密切联系,诚如《灵枢》所言:“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耳与肺生理上存在一定关系如《证治汇补》曰:“肾开窍于耳,而能听声音者,肺也。因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故也。”
所以,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也常可反映或累及于耳,如《素问》曰:“金肺受邪……嗌燥,耳聋。”
病邪袭肺致耳窍经气闭塞而致耳聋包括“风热”、“风寒”两种情况:尤在泾在《医学读书》中谓“愚谓耳聋治肺者,自是肺经风热,痰涎郁闭之证。肺之络会于耳中,其气不通,故令耳聋。故宜治其肺,使气行则聋愈”。
《静香楼医案》中谓:“肺之络,会于耳中,肺受风火,久而不清,窍与络俱为之闭,所以闭塞不闻香臭,耳聋耳鸣不闻音声也,兹当清通肺气,药用苍耳、薄荷、桔梗、连翘、辛夷、黄芩、山栀、杏仁、甘草、木通”
《景岳全书》载:“邪闭者,因风寒外感,乱其营卫而然,解其邪而闭自开。”
在长期的临床诊治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听力下降的同时,情绪都较低落和悲伤,宣肺可鼓舞一身之气,调畅情志。
很多患者在耳聋时兼有耳闷堵感,宣肺有利于清利上焦之邪气,同时宣通耳窍从而较快缓解此症状。此外,有相当多的患者的耳聋耳鸣症状由于感冒会再次加重,成为影响疗效的重要不利因素,也提示了肺和耳的密切关联。
突发性耳聋主要分为虚实两型,实证常因外感或内伤情志、饮食,而痰湿内生,气郁
化火,循经上扰,蒙蔽清窍所致,虚证多有久病体虚、气血不足、劳倦纵欲、肾精亏耗,精血不能上承,耳窍失养所致。
实证中有风邪犯肺和痰热阻肺之别,虚证又有肺气亏虚和肾精虚损之分。但不管虚证、实证,最终均是引起肺气不宣、导致耳窍不通。
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具体应该怎么办?下面结合一个真实案例给大家分析一下。
患者李某,男,56岁,主诉:右耳突发性听力下降半个月。
患者说自己年底工作繁忙,连续开会、布置工作,一次开会中突发右耳堵塞感伴轻度耳鸣如蝉鸣,几个小时后,自觉听力严重下降。
医院就诊,予口服激素和营养神经药、输液扩血管药治疗10天,耳堵、耳鸣及听力测查均未见好转,医院表示此病西医没有其他的治疗手段,建议其试试中医治疗。
既往患者有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前来就诊时除耳聋症状外,焦虑、失眠、得病后纳少,舌淡暗,苔薄白,胖大,,脉弦细双寸脉弱。辨证为肺气亏虚兼血瘀,遂开方如下:
生黄芪、黄精、炒白术、炒苍术、茯神、广陈皮、桔梗、杏仁、郁金、葛根、蝉蜕、白芍、柴胡、合欢皮、当归、赤芍。
一周后,患者打来电话,反馈在服用到第四时,听力就明显提高,现在已经恢复正常。
此患者工作劳累后突发听力下降、耳鸣、耳堵,经西医治疗效果不佳,中医根据其舌脉症及既往鼻炎史,辨证为肺气亏虚兼血瘀。
在开方上,点面结合、气血同治、补而不滞,始终围绕“耳聋治肺”这一核心思想施治,最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综上以观,新解“耳聋治肺”,其意义不仅仅是耳聋治法的丰富,重要的是促使医生依据临床实践对耳聋的病因病机进行更广泛的探索,对耳聋的分类更加完善,使疗效更加显著。
如果你也有耳鸣耳聋方面的问题,可以跟我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