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病因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耳鸣不过是肝胆有热了
TUhjnbcbe - 2025/2/7 8:50:00

一张清泻肝胆、养阴通窍的耳鸣方,治好患者5年的耳鸣后,我明白:中医不会急功近利,但中医也不是“慢郎中”!

“一剂知二剂愈”是古人对于中医疗效的一种描述,意思是见效和治愈都极快,与当今社会对于中医“慢郎中”的印象截然相反。

在西医的冲击下,发展千年的中医,在百年间经历了5次废止,虽然中医前辈们守住了中医,也只能说是“惨胜”,逐渐走上了下坡路。

人们也给中医附上了“慢郎中”的标签,有了“西医救急、中医救缓的说法”。

就拿我之前遇见的一位耳鸣患者来讲吧,受耳鸣的困扰已经有5年的时间,起因是因为生气。动怒后的第二天,就突然感觉右耳出现了耳鸣,耳内潮汐声不断,脑袋里也是轰轰作响,情况严重的时候,别人在耳边说话都不清楚。

我问他:“你这病都已经这么长时间了,你以前是怎么治的?”

他说:“医院治,但是情况一直没见好,2年前医生建议我做手术,可是我害怕有什么后遗症,一拖就拖到了现在。最近耳鸣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了,治疗好多年实在治不好了,就想着试试手术算了,有没有后遗症也无所谓了,总比天天难受强。”

这类患者的命运无疑是悲惨的,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手术对人的身体意味着什么?某些病实在没办法,需要断臂求生,可以考虑做手术。

但是小小的耳鸣为什么会治不好?这是我最想不通的一点。

看诊后,我发现他舌红,苔白,脉弦滑小数。除上述耳鸣的情况之外,还有头晕头胀,右肩灼热酸胀,吃饭的时候耳朵里捣捣作响,晚上睡不着,早上起床的时候有粘痰、眼睛干涩,吃不下饭、大便干结的问题。

辨证后开方:柴胡、车前子、黄芩、牡蛎。

结果仅仅过了5天,耳中的声音就明显减小,耳朵一下就通了,食欲也有所增加。药不更方再用10剂后,耳朵里的潮汐声、头晕等情况消失,听力基本恢复正常。后用3剂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反复。

这个患者,5天见效,前后也就半个月,就解决了5年的耳鸣,所以古人“效如桴鼓”的说法一点都不夸张,中医也不绝对不是什么“慢郎中”。

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在中医看来耳鸣的情况分为虚和实两种,正常来讲突然发作,病在肝胆上的的属于实证,久积成疾,病在肾阴的属于虚证。这位患者因为动怒,因为情志不遂突然出现耳鸣的情况,是属于实证。

患者舌红说明体内有热,苔白是有湿气,脉弦滑小数则是肝郁气滞的表现。气不通则痛,所以患者右肩出现酸胀痛感。肝又主疏泄、喜条达,肝气烦闷不舒,久郁就会化火。

火和湿相撞就会出现湿热、痰湿,火动痰生会上扰心神、充斥头面,也就是患者所表现的头晕头胀、早起后有粘痰、眼睛干涩等问题。

因此患者证属肝气郁结、肝胆有湿热。

那这和耳鸣又有什么关系呢?

肝和胆互为表里,胆的经络上通耳朵,再加上肝是肾之子,肾气通于耳。所以肝脏和耳朵的关系密切,肝火、肝郁都会对耳窍造成影响。

方中柴胡是疏肝的大将,黄芩是清热的大将。柴胡味苦、辛,性微寒,疏肝解郁的效果很好,黄芩擅长清热泻火,清泄半表半里之邪,使邪从内泄。两位大将一散一清,可用治肝郁化火导致的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胀满疼痛等情况。

车前子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效果,可以清心除烦,兼养阴津。

再用牡蛎敛阴潜阳、化痰软坚,益阴之中,摄纳下陷之沉阳,相互促进,增强益阴潜阳、镇静安神、软坚散结、收涩的效果。适用于肝阳上亢出现的头晕头痛,自汗盗汗等情况。

行医30年,看好了无数患者,我只想说:救急的不是只有西医,中医也能力挽狂澜!

1
查看完整版本: 耳鸣不过是肝胆有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