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拔牙、再拔牙、牙都快拔光了,还是痛!
止痛片、消肿片,药不能停,还是痛!
用土法、找偏方,办法用尽,还是痛!
疼痛,是我们生活中常会有的经历——躺着玩手机砸到脸、吃东西咬到舌头、头撞上柜子、脚趾头踢到桌腿…不过这些疼痛往往是可以忍受或只是一时的,而有些疾病带来的疼痛则是长久的折磨!有一种痛,如电击、针刺、刀割、烧灼、撕裂,让人痛不欲生,被誉为“天下第一痛”,其病因却扑朔迷离,直到今天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碰不得,摸不得的“天下第一痛”——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在民间也被概括为“脸痛”,碰不得,摸不得,甚至打个喷嚏都会剧痛无比。为什么好端端的就被折磨成这样呢?其实脸之所以对外界的冷热触摸等有感觉都跟三叉神经有关,它支配着脸部、口腔、鼻腔的感觉和咀肌运动,同时它也会把头部的信号反馈给大脑。所以如果脸上莫名其妙的疼痛,有很大的可能就是三叉神经在作祟。《三国演义》中把曹操折磨得痛不欲生,痛到华佗只能用风险极高的“开颅手术”才能治疗的“头风病”,如果用现代医学来看很可能就是“三叉神经痛”。
那么这个“三叉神经”又在哪里呢?人体的面部内有左右两个对称的三叉神经节,每个三叉神经节具有三个分叉,从第一支到第三支分别感觉额头和上颌下颌(包括牙齿、牙龈和舌头的一部分)区域,其中第二、三支神经痛的发病率最高,因此该疾病的疼痛部位往往在头面部,尤其是围绕口唇、牙齿和鼻旁皮肤等前端面部区域的疼痛,发病往往固定于单侧。
三叉神经痛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据统计我国三叉神经痛患者约万人,每年新增约6.5万人,患者中的70%-80%为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女性略多于男性,病发部位一般为单侧,仅5%左右为双侧,但是近年来接诊的年轻患者数量却逐渐增加,最年轻的病例仅有20岁。
“三叉神经痛”发作时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的疼痛,数秒及几分钟后可自行缓解,有人描述为“牙疼”,有人感觉是嘴唇、牙龈或者面部皮肤的针刺样、电击样疼痛,面部或者牙齿、牙龈部位常有些特别怕碰到的敏感区域——扳机点,不小心碰到后会导致一次剧烈的疼痛暴发。
三叉神经痛不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但是作为“天下第一痛”会让患者痛不欲生,是真正意义上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病情严重的时候,不能刷牙,说话都算是轻的,部分患者连咀嚼动作都做不了,只能靠流食维持,最严重的甚至有轻生念头。
有人觉得就算三叉神经痛发病的时候很痛,每次发作只是短暂偶尔疼一下,数秒钟或几分钟这股痛劲儿就过去了,那我就忍一忍呗,但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类突然剧烈疼痛的危害,假如在过马路或者开车的时候,这种突然暴发的疼痛很有可能导致一些意外事件。
奇招迭出,助您抵御“天下第一痛”
如此恐怖的的“疼痛”,难道就没有一点反制措施吗?都说治病不如防病,虽然三叉神经痛的真正病因尚不明确,但通过多年研究医学界已有很多病因的可靠性很强的推论和学说,如神经老化退行性变学说(神经脱髓鞘产生异位冲动或伪突触传递所致)、血管压迫学说、炎症学说、某些病*入侵导致神经细胞受损等等。
我院丁桥院区常务副院长、麻醉科主任医师余建明告诉小编:临床上一般将三叉神经痛分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且针对以上病因已经有多种治疗、缓解该疼痛的方案,包括药物、微创和手术治疗,都取得了相应的疗效。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在早期且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中使用,药物可以阻断神经细胞传递伤害性疼痛信号的某些传导通路,阻断疼痛信号向大脑中枢传递,从而达到缓解、治疗疼痛的目的。但随着服药时间和剂量的增加,药物的*副反应会增加,主要表现有困倦、眩晕、耳鸣、乏力,视力模糊、判断力下降,这对于司机、机械操作从业者可能带来潜在的意外风险,老年患者更需要警惕和防范因服药后出现判断力、反应能力下降而导致的意外跌倒受伤。
微创介入
现代麻醉与疼痛医学就是建立在微创介入和精准治疗这一理念上发展起来的,微创介入的优势是手术创口极小,能够最大化保护身体内部的脏器,因此具有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
对于三叉神经痛,疼痛科的医生们多采用微球囊减压术和射频消融术,在影像学设备定位下准确将穿刺针穿刺到三叉神经患病部位,通过调控将患病神经加热到一定温度范围几分钟后,阻断痛觉神经的疼痛信号来达到止痛目的。
这种治疗被称为”三叉神经射频消融术”,优点是不需要开颅手术和全身麻醉,其治愈率高,也可选择性阻断三叉神经的各个分支,避免无疼痛的神经分支受牵连,并且可重复治疗,对复发后的再次治疗仍有效,完好保留患者咀嚼、说话功能,因此也被认为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最易接受和有价值的方法。
微血管减压术
早期神经外科的医生们曾采用外科切除、切断等传统手段对付三叉神经痛,但危险性高、并发症多且对患者脑部功能损害大,而后期医生们发现,在开颅的前提下,只需技巧性地分离压迫三叉神经根周围的血管,就可对一些因血管走行压迫导致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具有良好的治愈效果,虽然仍要将颅骨小范围切开,但相对于传统的“大刀阔斧”的治疗方式来说,这种被称为微血管减压术的方式已经尽可能保住了三叉神经的生理功能,且手术创口较小、术后恢复快,也是目前神经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中医治疗
中医对三叉神经痛也有独到的认识和治疗实践,通常以安神解郁、化瘀熄风止痛为主要治疗方法,再根据中医学“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理论、“平衡阴阳”法则,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创立神经平衡疗法。即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研究手段,在对神经精神疾病作出明确的现代医学定位、定性、定量诊断的同时,结合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进行分析、分型和治疗研究。
中医擅长因病施治并将其归纳为四大类型———
?外感风邪型:因风寒外袭,寒凝血滞,阻塞面络。
?阴虚火旺型:因情志不和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面络;或因木火伤阴,肝失濡养及房事不节,肾水不足,水不涵木,两者均可导致阴虚火旺。火热伤络,经气不利。
?气血虚弱型:因身体虚弱、或久病、或失血后,气血两虚,经脉失养,运行乏力,脉络枯涩不利。
?淤血内阻型:因面部跌打损伤,疼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其病机为“淤血阻络”“不通则痛”。对于病史较久及病情复杂等患者更适宜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入手,尤其是老年及西药不耐受的特殊患者。
我院疼痛科采用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等顽固性头痛,不仅有诸多经典方剂进行辨证施治,还可以通过针灸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主要有普通针刺法、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和蜜蜂针刺疗法三种。普通针刺疗法主穴为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则根据疼痛支不同针刺的穴位也会不同。另外还可以配合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中药治疗,患者可在中医医师指导下进行最适合自身状况的治疗方式。
专家简介余建明
麻醉科主任医师,丁桥院区常务副院长,杭州市医学重点学科“麻醉与疼痛学”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国康复医学会疼痛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医学分会常委、杭州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杭州市医疗设备质控中心主任委员。从事临床麻醉和疼痛医学研究达2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有: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急、慢性疼痛疾病和老年麻醉。
门诊时间:
丁桥院区:周三上午
文字内容来源:浙医在线
**综合办公室编辑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