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病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伟林主任中医师运用升降理论治疗眩晕经验 [复制链接]

1#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头晕甚则感觉自身和(或)外物沿着一定的方向旋转、移动或摇动。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现代研究发现眩晕的发生与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后循环缺血、颈椎病、糖尿病、尿*症、贫血、失眠以及精神紧张等有关。

1病因病机分析

李伟林主任中医师认为眩晕为许多疾病的一组症状,其病因较多。归纳起来可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主要指外界一切致病因素,如风、寒、暑、湿、燥、火等。内因主要是机体自身所导致的致病因素,包括先天禀赋不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脏腑功能失调等。眩晕为外因或(和)内因综合作用使机体气机升降失常、脏腑气化失司、阴阳失调。病位在清窍,与五脏及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2典型病例

2.1脾虚湿阻,胃失和降罗某,男,58岁,因“阵发性头晕7天”于年07月12日初诊。患者7天前因暴食酒肉突发头晕,呈阵发性,伴脘痞,大便不成形,无昏厥。刻下症:头晕、头重,乏力,脘痞,大便不成形,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腻,脉细。中医诊断:眩晕;辩证为脾虚湿阻,胃失和降。治法:健脾化湿,升清降浊。方药:*参20g,炒白术10g,苍术10g,陈皮10g,茯苓20g,白扁豆10g,薏苡仁15g,葛根20g,苏梗10g,厚朴10g,天麻9g,川芎12g,甘草6g。水煎服7剂,每日1剂,分2次服。

年07月19日二诊,患者头晕、头重、乏力症状较前明星减轻,脘痞减轻,大便偏稀,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药后脾健湿去,清阳得升,浊阴得降,再议前法,加砂仁3g醒脾和胃,继服7剂,水煎服,日一剂。15天后电话随访患者头晕未发作,无脘痞,无明显乏力症状,二便平。

按:眩晕的内因有虚实之分,实者,痰、湿、瘀、风、火为病之标,虚者,心脾气虚,肝肾阴虚,为病之本。临床上纯实纯虚者少,虚实夹杂者多。

李伟林主任中医师治病,既强调病因、病机,更注重气机之升降出入,《*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该患者以头晕为主诉,伴见乏力,脘痞,大便不成形。此乃脾胃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常。李伟林主任中医师认为脾胃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为脏,属阴,喜燥恶湿,主升清;胃为腑,属阳,喜润恶燥,主降浊。脾胃互为表里,一升一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共同影响气机升降,对维持人体各种生理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气机升降失常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升降太过、升降不及、升太过降不及,升不及降太过。该患者的病机为脾胃虚弱,气机升降不及,清阳不升,精微物质不能上充于清窍,浊阴不降,湿浊上蒙清窍,脑失养,故出现头晕、头重。方中*参健脾益气,炒白术、苍术、陈皮燥湿健脾,茯苓、白扁豆、薏苡仁健脾渗湿,葛根升发脾阳,苏梗、厚朴下气降浊,天麻、川芎为眩晕的专病专药,甘草调和诸药。二诊由于气机升降基本恢复,加砂仁行气醒脾和胃,促进气机恢复。

2.2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项莫,男,50岁,因“头晕1月”于年08月27日初诊。患者1月前因熬夜出现头晕,呈持续性,不剧,伴耳鸣,无头痛,无昏厥。刻下症:头晕、耳鸣,失眠,大便3日1次,便质干,舌质红,少苔,脉细弦。中医诊断:眩晕;辩证为肝肾阴虚,水不涵木。治法:滋阴清肝,滋水涵木。方药:枸杞子10g,沙苑子10g,菟丝子10g,覆盆子10g,*芪15g,*参10g,葛根10g,升麻5g,龙骨20g(先煎),牡蛎20g(先煎),天麻9g,钩藤10g(后下),青葙子10g,蔓荆子10g,白菊花10g。水煎服7剂,每日1剂,分2次服。

年09月03日二诊,诸症平稳,按原方继服一周。年09月11日电话随访患者无头晕、耳鸣,夜寐安,二便平。

按:《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属木,木生风,肝阳化风引发眩晕。肾属水,主水藏精,木赖水涵,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则木燥生风,眩晕时发。肾开窍于耳,肾虚则耳鸣。阴虚不能使阳潜入,则失眠。阴血不濡则便质干。综合分析乃是肝肾阴虚,水不涵木的病机。治疗宜滋阴清肝,滋水涵木。李伟林主任中医师注重升降沉浮立法方药,治疗眩晕主张升降并用。方用枸杞子、沙苑子、菟丝子、覆盆子滋补肝肾,*芪、*参、葛根、升麻益气提升,天麻、钩藤、龙骨、牡蛎收敛肝阴,平潜肝阳、安神,青葙子、蔓荆子、白菊花清肝疏肝。诸药相配,升降并用,体阴用阳,调理气机,气机平衡则脏腑功能恢复。

2.3肝郁气滞化火上炎王某,女,36岁,因“间断性头晕10天”于年09月26日初诊。患者10天前因工作变动出现头晕、头胀,情绪波动时诱发,无呕吐,无昏厥。刻下症:头晕、头胀,烦躁易怒,太息,夜寐差,大便干,舌红苔薄*,脉弦。中医诊断:眩晕;辩证为肝郁气滞,化火上炎。治法:疏肝解郁,理气降火。方药:柴胡10g,郁金10g,香附10g,牡丹皮10g,栀子10g,淡豆豉15g,升麻5g,枳壳10g,麦冬10g,生地*10g,当归10g,白芍10g,甘草5g。水煎服7剂,每日1剂,分2次服。

药进7剂,诸症大减,头晕未发作,嘱其放松心情,选一项喜欢的运动坚持做。

按: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气升发,舒畅条达,维持全身气机通畅。若肝失疏泄,则易于引起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异常。肝失疏泄肝分为两类,一类为疏泄不及,则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紧张等。另一类为疏泄太过,则表现为烦躁易怒、头胀等。此患者的病机为肝疏泄太过,气郁化火,郁火扰神,故见头晕,头胀,失眠,大便干。治法:疏肝解郁,理气降火。方中柴胡、郁金、香附疏肝解郁;牡丹皮清肝郁所致的血热;栀子泄火除烦,引其下行,淡豆豉宣散郁热,二药相合,一升一降;升麻、枳壳一升一降,调理气机;麦冬、生地*、当归、白芍滋阴柔肝,即可制约疏肝理气药的辛温香燥伤阴之性,又可照顾“肝体阴用阳”的生理特点;甘草味甘既能缓肝之急,也能调和诸药。

历代医家多从“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等角度论治眩晕。李伟林主任中医师认为,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无时无处不在,诸多压力导致人们情志失调。肝郁气滞已经成为眩晕的一个重要病因,治法上不仅要疏肝理气,还需平衡人体的气机升降出入,同时需重视滋养受损之肝体。

3小结

中医升降理论受到多种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道家气一元论。《*帝内经》对气机升降的论述使之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重要内容,从此历代中医家对升降理论不断充实和发展。李伟林主任中医师认为气机升降出入失常贯穿于眩晕的始终。临床治疗眩晕注重辨证论治与辨病用药相结合,调理气机与局部用药相结合,升浮药与沉降药并用,有几分病机用几分药。气机升降出入有序,脏腑气化恢复,则眩晕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