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熬夜是不可修复性损伤”的话题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如今熬夜似乎成为了很多人生活中每日的必做项,但熬夜对身体的伤害不容忽视,不仅会造成脱发,还会对神经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但是也有很多网友表示,“并非是想主动熬夜,而且因为失眠无法入睡,被迫熬夜”。其实,失眠一直我国面临的严峻健康问题,据统计,截止至年,我国国民平均睡眠时长仅为6.92小时,相比年减少了1.58小时;入睡时间通常在凌晨左右,相比年晚睡了2小时;同时,拥有深度睡眠的比例不到1/3。
其中“90后”人群失眠率增长最为显著。调查结果显示,年经常失眠人群占比24.9%,到年,这一比例上升到36.1%,增幅为45%。
虽然越来越多人在面临失眠折磨,但是如何改善失眠却仍然当今所面临的难题。目前西医治疗失眠多以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退黑素受体激动剂及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郁药物等治疗为主,虽然疗效肯定,但具有依赖性、耐药性、成瘾性等不良反应。
而中医学基于“形与神俱”理论,对失眠进行辨证施治,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在远期疗效方面效果颇佳。
情志刺激、劳倦本虚为主要病因
纵观历代医家对不寐的病因认识,主要包括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劳逸失度、久病体虚、滥用药物等几个方面。失眠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2个方面,其中又以内因为主,主要包括禀赋不足、久病体虚、情志刺激、过度劳倦、素体内虚等。
有研究显示,当代人失眠的病因主要为情志刺激、过度劳倦、素体内虚。《景岳全书·不寐》曰:“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多数人都在经受各种压力,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学习,倘若压力过大,人的情志遭遇刺激,倘若此时没有对情绪问题进行有效疏导,就会导致气血遭受损伤,气血精微无以运化而生、上奉于心,则心动神伤而不寐。因此,劳倦体虚是导致失眠缠绵不愈及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
正气不足、气阴两虚为致病之本
失眠的病程中,大致经历3个过程:初始阳盛阴衰,渐为气阴两虚,终致阴阳皆虚。而临床中失眠患者以正气不足、气阴两虚最为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心烦不寐,心悸健忘,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清代冯兆张在《冯氏锦囊秘录·杂证大小合参卷十二》中曰:“老年阴气衰弱,则睡轻而短。”脾气主升,脾气不足则推动、温煦、运化功能减退,水谷精微奉化无源,终致心失所养而不寐。年老体虚,或劳倦过度,致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心火独亢,扰动心神而不寐;或肝肾阴虚,肝阳偏亢,火盛神动,心肾失交致神志不宁而不寐;思虑太过,损伤心脾,心血暗耗,神不守舍,脾虚生化乏源,营血亏虚,不能奉养心神,而致不寐。综上可知,正气不足、气阴两虚是导致失眠发生的基本病机。
虚热内伏、瘀血内阻为发病之标
在失眠病程的不同时期虽然主要表现不同,但都存在虚热、瘀血等病理因素,故以虚热内伏、瘀血内阻为发病之标。此处“虚热”是多种内伤发热的总称,包括气虚发热、血虚发热、阴虚发热、阳虚发热等。
气属阳、主动,能行血、生血、摄血,气虚则推动无力,致血行不畅,停滞脉管而成瘀;虚热内盛,化火伤阴,蒸熬津液,故津液耗损使得血行滞涩不畅而致血瘀。故血瘀同样伴随失眠病程始终。瘀血形成后可内生虚热亦可阻滞气机,从而进一步耗气伤阴使已虚之体更虚,形成恶性循环。
健脾养心、益气养阴是治疗失眠的根本大法
针对现代人的失眠病因病机,乐启生中医团队根据“治病求本、审证求因、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主张治疗失眠首宜健脾养心、益气养阴、以平为期。
脾气健者升降出入有序、气血生化有源、清气升清得健,化生津血以输布全身,心得所滋,神得所养,则不寐得缓,失眠自解。心主神明,心得所养,心神自安,神不离舍。肾主一身阴阳,肾阴、肾阳为脏腑阴阳之本。故益气即益肾阳之气,以助“制则生化”,使五脏生克协调,气机得畅,则内热、瘀血形成无源;养阴即养肾阴之精,以助津血化生,从而使脏腑得养,心神得安,脉道通利,病理产物生成无机。
本病有虚实之分,因此治疗时应把握正气不足、气阴两虚的基本病机,以健脾养心、益气养阴为本病的根本治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脏腑病位、病理性质及病理因素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可使临床疗效显著提高。
病例分享
患者梅女士,49岁,公司职员,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夜间难以入睡,或时寐时醒,醒后复睡困难,当时未予以正规治疗,后患者工作压力较大,加之经常熬夜,身体状况不佳,后服用艾司唑仑片治疗,睡眠质量有所改善,但停药后症状一直反复,最近3个月以来,患者睡质量愈差,失眠频次愈高,伴有乏力、头晕、腰膝酸软,白天手足出汗,面对日常工作表现心烦易怒,刻下:体型偏瘦,头晕、乏力、少言,小便正常,舌干红,边有瘀点,少苔,脉细涩。
西医诊断:失眠;中医诊断:不寐;证型:肝肾阴虚夹瘀证;治法:滋补肝肾、活血化瘀,方药:酸枣仁、生龙骨、北沙参、合欢皮、茯苓、茯神、白芍、柏子仁、女贞子、怀牛膝、川芎、丹参、远志。14剂,水煎服,早晚温服。嘱患者畅情志,适寒温,少食辛辣刺激之品,适当运动。
年12月12日二诊:患者自诉入睡困难较前改善,但睡眠深度仍然不足,每晚易醒两次左右,头晕、乏力、腰酸等症状较前改善,患者自觉白天身体较前轻松,舌脉较前无明显变化。后对前方进行调整,再服7剂,嘱患者服方后休息一周复诊。
年12月266日三诊:患者自诉睡眠状态明显改善基本恢复,每遇工作压力或烦心事时偶尔出现睡眠不佳,腰膝酸软及夜间时寐时醒频次逐渐降低,基本不再出现,且白天手足出汗症状已明显改善,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后调整药方,继服5剂巩固疗效,后患者病情平稳,睡眠安稳,精神状态佳。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辨证指导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