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电子产品之一,戴耳机是许多年轻人的习惯。有些人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耳机依赖”,有些人甚至说“没有耳机,我就活不下去了。”
但你可能读过这样的报告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历史上第一份世界听力报告。报告显示,目前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人患有听力障碍,影响到全世界15亿多人。据估计,到年,四分之一的人将有听力问题,近25亿人将遭受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其中至少7亿人将需要康复服务
而一些听力受损的人,其中大多数人有戴耳机的习惯。虽然耳机是一件好事,但也有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
众所周知,我们的耳朵非常脆弱。长时间戴耳机会对我们的耳朵和听力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长期戴耳机有什么危害?
1.听力出现问题:长时间戴耳机可能导致耳聋,尤其是神经性耳聋。长时间戴耳机的声音可能比较大,这会刺激内耳的毛细胞并导致功能障碍。这种情况很难完全恢复,必须及时治疗
因为长时间戴耳机会导致声压集中传递到鼓膜,造成听觉疲劳,长期过度刺激鼓膜会导致周围感觉器官受损,引起耳鸣、听力丧失、耳痛等症状
此外,长期封闭和高音量会直接损伤耳蜗毛细胞,导致大量毛细胞死亡,毛细胞属于神经细胞,不能再生,这意味着噪声对听力的损伤是不可逆转的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控制戴耳机的时间,控制音量,将声音频率保持在20~赫兹之间,尽量避免使用耳塞式耳机以减少对听力的损害
科学家发现人类听力所能承受的最大声强为90分贝。实验表明,长期暴露在分贝以上的声音刺激下会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1]
市场上许多MP3和MP4的最大音量高达分贝,相当于救护车报警器的音量。长时间高音量使用这些设备将不可避免地损害听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内耳的听觉神经细胞将受到严重损伤,这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
2.耳朵疾病:戴耳机最常见的症状是由于耳朵插入外耳道而引起的外耳道软骨的弥漫性炎症或红、肿、热和疼痛症状。有时严重刺激,特别是长期戴耳机的患者,会导致外耳道疖肿
尤其是耳机与皮肤摩擦造成的局部充血,甚至外耳道塌陷发炎,应及时进行抗炎和抗感染治疗,并应暂时停止使用耳机,以避免耳痛和炎症进一步加重
佩戴耳机的注意事项
1.使用耳机调节耳机的音量。使用相同的音量设置。用耳机听歌曲或看电影比用扬声器听声音大,对耳膜的刺激也越大。将耳机音量调节到舒适的水平,以避免损害听力
2.年轻人喜欢听音乐,但我们骑车和开车时不戴耳机。头戴式耳机不仅声音大,而且可以阻挡许多外部声音。骑自行车时戴耳机会影响驾驶安全
3.不要长时间戴耳机。摘下耳机,休息一会儿,最好是一个小时左右。有些学生睡觉时喜欢戴耳机听音乐。这种习惯很容易挤入耳道,并导致耳朵长时间受损
4.这里我建议选择对耳朵伤害最小的骨传导耳机,骨传导耳机跟传统入耳式耳机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它不需要进入耳道,通过人头部的骨骼震动进行声音的传导,就能让你听到声音,减少戴久了对耳朵的疾病问题,做到健康听音。同时这也是著名医学网站丁香医生所推荐的。
其实骨传导耳机对于听力保护是有帮助的,但是大家在耳机选择上除了骨传导耳机以外,还是需要有一个科学的耳机佩戴喜欢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骨传导耳机的选择,我推荐选择南卡的骨传导耳机,南卡致力于研发骨传导耳机近十年,对耳机的品质把控有一个很好的保证。
这款南卡RunnerPro2的耳机是全封闭的三角形,对外一面是黑色的高光涂层,像镜面一样。对内贴在脸颊上的一面是一层厚厚的亲肤硅胶材质。耳机和支架的连接点偏于外侧,这设计让耳机架和脸颊之间留出了更大的空间,方便眼镜或其它头饰的佩戴。
耳机采用16毫米大的骨传导耳机动圈振子,配合南卡升级后的微振动结构,全震指向性技术,以及OT闭合降漏音等技术,把更好的声音通过脸颊股直接传导给耳内的听觉神经。
耳机十分轻盈,佩戴起来没有什么异物感,同时还8级的专业运动防水,防水防泼,不管风吹雨打都无所畏惧,甚至还可以下水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