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腰痛十分普遍,甚至已经成为跨越年龄的一种通病。据统计显示,从年至年,全球腰痛患者的比例增加了54%,全球约有5.4亿人深受腰痛的困扰。
前段时间,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TheLancet)发表的一篇综述也指出:“腰痛是全球生产力损失的首要原因,也是个国家健康寿命损失的头号原因。”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腰痛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在7-10岁的儿童中,腰痛的患病率为1%-6%,而在青少年人群中,患病率为18%,40-69岁人群患病率则最高,约为28%-42%。
而提起腰痛,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得了腰椎间盘突出,但实际上,腰痛的病因有很多。尤其是长期的腰痛患者,或者体检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腰椎异常,其实很可能问题出在肾。
大多数的腰痛,其实是由肾虚所致!
在祖国医学中,腰痛这一病症最早见于《黄帝内经》:“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明确指出腰痛与肾关系密切。历代医家经临床实践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认为腰痛初发多属实证,可因感受寒湿、湿热等外邪以及跌扑损伤等引起,病久多以肾虚最为常见。
(1)肾精亏损是腰痛的根本原因!
众所周知,肾是人体的生命之本,也是生殖之本。事实上,腰府需要肾精肾气的灌溉,如果肾精肾气充足,则气血通畅,脉络调达,反之,则腰府筋脉不得濡养,不荣则痛,从而导致腰痛频频发作。
而肾虚也有阳虚和阴虚之分。肾阳虚不能温煦脾土以行水,肾阴虚不能滋养肝木,也会导致肝脾肾俱虚,病机复杂,病情缠绵。乐启生中医团队指出,这一类患者常见腰部酸痛乏力,喜按喜揉,足膝无力,遇劳加重,休息减轻,常反复发作。
(2)外邪入侵是导致腰痛的常见病因!
风、寒、湿、热等属于中医所讲的“邪气”,我们也可以理解成致病因子,如同病毒、细菌致病一样,这些邪气的入侵同样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病证。
外邪入侵会导致人体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其中,如果以风邪为主,则表现为腰痛部位不定;如果以寒邪为主,则表现为腰部冷痛,喜温喜按。
此外,如果出现腰部疼痛、重着,阴雨天加重,转则不利,静卧仍没有减轻,则多为湿邪入侵,即我们常讲的“湿气重”;如果是夏令暑湿季节,饮食不节制后出现腰部疼痛重着而热,小便短赤者,多为湿热。
(3)气滞血瘀是腰痛的主要因素!
人体的经络血脉就好比一条条高速公路,气滞血瘀相当于塞车。事实上,气血瘀滞,经脉循行不畅,也会导致不通则痛,这是长期腰痛患者所不可忽视的。正如《景岳全书·腰痛》中所指出,长期的风、寒、湿入侵后产生的水湿痰饮以及跌打损伤、长期劳损等会导致气滞血瘀型腰痛。
此类患者临床常见腰痛如针刺,腰部硬如板状,活动受限,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昼轻夜重,伴见舌质紫暗,或有瘀点(斑),脉弦紧或脉涩。
那么,经常腰痛如何中医调理改善呢?
补肾,祛邪,行气活血,摆脱腰痛困扰!
乐启生中医团队指出,腰痛常见有寒湿、湿热、气滞、血瘀、肾虚五大因素,所以在治疗上应分清虚实,辨析疼痛性质,根据疼痛特点及性质分型论治。实证治宜散寒祛湿、清利湿热、行气活血、通络止痛;虚证治宜滋补肾脏、填精生髓、补肾壮腰为主。
比如很多中老年人群,腰部劳累后出现腰痛,或久病不愈,通常为肾虚腰痛,如果是肾阳虚所致,治宜温补肾阳,可选用右归饮或肾气丸加减。阴虚者则可选用左归饮或知柏地黄丸加减,以补肾强腰。
经常运动出汗又被风吹或者长期居住在寒湿的地方,则容易导致寒湿腰痛,这种疼痛以酸胀沉重,阴雨天时加重为主。治疗上需要驱寒除湿,通络止痛。可选用羌活胜湿汤或肾着汤加减。
如果腰痛有灼热,或伴见下肢膝踝关节疼痛,脘腹痞闷,头身困重,口苦口黏,舌苔黄腻,则多为湿热所导致的腰痛,治宜清热祛湿、通络止痛。可选用加味二妙散或四妙散加减。
除此之外,因腰部闪挫,或骨折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起病,多为气滞血瘀型腰痛,疼痛表现会较为剧烈,治疗上需要理气行滞,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可选用复元通气散或身痛逐瘀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的患者,腰痛的病因不同,伴随的兼症不同,在治疗上应辨病辨证结合用药。
比如前段时间前来就诊的孙先生,36岁,为一名建筑工人,自述5个月前因劳累后出现腰部酸痛,伴有夜间汗出,时有耳鸣,一直未进行系统治疗,自行服用六味地黄丸后腰痛稍有减轻,但劳累后加重。近期因工作原因,腰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并且口服六味地黄丸后缓解不明显,于是前来就诊。
症见:精神一般,腰痛,酸软乏力,耳鸣,夜间汗出,时有烦躁,食欲一般,睡眠不佳。舌质红、苔稍黄。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腰椎CT未见异常,泌尿系统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根据孙先生的情况中医辨证为肾阴亏虚证;治则治法:滋补肾阴,填精益髓。
拟方:熟地黄、炒山药、黄芪、杜仲、续断、枸杞子、桑寄生、女贞子、知母、黄柏、牛膝、川芎、当归、白芍、合欢皮、甘草。15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孙先生自述服药后腰痛较之前减轻,夜间汗出及烦躁焦虑较前改善不明显,故调整药方,继续服15剂,并且嘱咐其注意休息,减短工作时间。
三诊:服二诊方后,孙先生诉腰痛明显减轻,睡眠及汗出均好转,故效不更方,继续予以上方7剂巩固。
在这个案例中,孙先生“反复腰痛5月余”“劳累后腰痛加重及持续时间延长”,根据这一特点辨证以肾虚为主,结合患者的夜间汗出、耳鸣、烦躁及舌象,辨为肾阴虚。给予女贞子、枸杞子、知母、黄柏滋补肾阴;杜仲、桑寄生、续断补肝肾,强筋骨以固护根本;当归、白芍养血敛阴。
而现代医学研究表示,长期疼痛,对病人的情绪有较大影响,因此容易出现失眠、多梦、甚至焦虑等症状,所以在治疗时要兼顾这一方面,组方时给予合欢皮养心安神解郁;由于肝为心之母,故治疗时给予柴胡、香附疏肝理气,使气机通畅,则心情自会好转;黄芪、山药健脾益气,助后天之本(脾胃)以滋养先天之本(肾);川芎、牛膝通络止痛,且牛膝可引药下行,强腰膝;煅龙骨、煅牡蛎收敛止汗;甘草,调和诸药辛温燥烈之性,固护胃气,又能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滋补肾阴,濡养筋脉之效,腰痛等诸症也悉除。